< 返回 管理专栏

客户信任的是你的组织,还是销售个人?

客户信任的是你的组织,还是销售个人?

2023/06/15

封.jpg



很多企业把客户关系当作销售一个人的事情,甚至用销售个人关系代替组织关系。

 

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,老板小心翼翼、如履薄冰,支付更多的薪酬,承诺更多的奖励,就怕销售离职了。

 

因为一旦离职,就会带走一部分客户,公司的业务就要受到影响。

 

为什么会这样?

 

因为客户的信任落在了个人身上,也就是客户关系个人化了,个人关系代替了组织关系。

 

 

本文导读

 

1、很多企业把客户关系当作销售一个人的事情,甚至用销售个人关系代替组织关系。客户关系,不是简单的个人关系,要避免客户关系个人化。

 

2为什么客户关系不能个人化?客户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复合式信任。谁是信任主体,谁就拥有更多话语权,客户关系个人化意味着信任落在了个人身上。

 

3、华为是怎么构建客户关系的,华为客户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?1)靠天才销售搞定客户;2)提出普遍客户关系;3)建立组织客户关系;4)形成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。



01

客户关系,不是简单的个人关系

 

很多企业把客户关系当作销售一个人的事情,甚至用销售个人关系代替组织关系。


有的公司主要业务依靠少数销售精英,他们手里有公司最好的资源和最优质的客户,也确实承担了公司的主要业绩。


但这种明星销售,多数是靠天赋和资源,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很难被复制。时间久了,销售团队就会出现少数销售精英山头林立,多数普通销售很难成长的局面。


一旦这些明星销售离职或者出现任何突发状况,公司就会遭受重大损失,甚至“一夜回到解放前”。


华为公司早期有一个规定,就是销售到区域市场的时候,有一个原则,叫家乡回避原则。


什么意思呢?


原则上,销售工作地不能在自己家乡的城市、父母目前工作生活的城市、上大学的城市、配偶家乡的城市。因此,在工作的前几年,每个华为市场行销的员工都是离家千里的。


这个规定的核心,就是要避免客户关系个人化。


站在销售的角度,被派来派去,对这个事情一定会有抵触。但从公司的角度,管理者的角度,就要从整个战略及体系的设计上来看,避免客户关系个人化,避免销售队伍的流动。


比如,华为强调立体客户关系的建立,也能有效避免客户关系个人化。


所谓立体式客户关系,包括普遍客户关系、关键客户关系以及组织客户关系。


普遍客户关系,就是和客户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客户关系,普遍客户关系,是建立良好的市场拓展氛围的基础


关键客户关系,就是和客户关键决策人之间的客户关系,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


组织客户关系,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基于战略的合作关系,是牵引市场长远发展的发动机。


简单来说,关键客户关系是点,是项目成功的关键。普遍客户关系是面,是建立良好市场氛围的基础。组织客户关系是势,是奠定市场格局的关键。


6.15.1.png



02

为什么大客户关系不能个人化?

 

我们说,客户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复合式信任。


在这种复杂的复合式信任关系中,谁是信任主体,谁就拥有更多话语权。


什么是信任主体呢?


就是谁承载了客户的信任,客户的信任落在了谁身上。


比如,某个销售能力特别强,他能够准确洞察客户需求,帮客户解决问题,客户对他特别信任,甚至和公司合作,是出于对销售个人的信任。

 

这时候客户的信任就落在了销售个人身上,销售就是信任主体。

 

那么,信任主体有什么用呢?

 

谁是信任主体,谁就更有话语权,谁就更稀缺,谁就更有价值。

 

比如,这名深受客户信任的销售离职了,客户再和这家公司合作的时候,发现新的销售并不能理解他的痛点,于是非常失望。

 

为什么会这样?

 

因为客户的信任落在了这名销售身上,信任主体是销售个人,也就是我们说的客户关系个人化。

 

一旦信任主体是个人,一旦客户关系个人化,随着销售的离职,客户和公司的交易频率就会降低,甚至不交易了。

 

如果销售不离职呢?

 

那么他就会在公司更有话语权,公司可能要支付更多的薪酬,承诺更多的奖励,不这么做,他就会带着他积累的信任离开。

 

而他的去留会对公司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

 

所以,最好的方式是什么?把信任建立在公司上。

 

因为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,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,想想你的信任主体是谁,客户的信任落在了谁的身上?

 

如果要让客户信任你,你得有信任主体。

 

如果要让信任主体更稳定,信任必须沉淀在组织上,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构建立体式的客户关系。

 


03

华为是怎么构建客户关系的?

 

我们都知道,华为很重视客户关系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它是一个真正的草根逆袭的企业,起点很低。从一个贸易公司起家,一无技术,二无人才,三无资金,初期的看家法宝就是客户关系能力。


任正非对于华为早期的成功有一段比较经典的话:“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,但这又怎么样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?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。”


但关于客户关系,华为一开始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,没有标准化的流程。


那么华为是怎么构建客户关系的,华为客户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?


华为的客户关系,大致分为四个阶段。


第一个阶段:靠天才销售搞定客户。


1993年以前,华为主要是围绕电信局的县局做市场。当时,电话交换机稀缺,只要产品合格能用、价格便宜就能卖。这时华为的订单主要是几十万的。


这个时期,华为主要依赖“天才销售”搞定关键客户。


 第二个阶段:提出普遍客户关系。


到了做地级市时,华为的订单开始进入百万级,华为成为了电信运营商不可或缺的供应商。


随着竞争的加剧,几十几百个厂家进入通讯行业,知名的国际厂商,像摩托罗拉、北电、朗讯、阿尔卡特等都进入了中国市场。


这个时期,交换机产品供大于求,开始出现同质化竞争。


1996年,华为第一次遭遇巨大压力——西北五省招标全部出局。


这一年,华为发生了影响深远的“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”。当时,市场部中从高层到主任以上的干部,主动提出辞职,重新竞争上岗。他们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:一份述职报告,一份辞职报告。


华为当时以公司业绩和述职报告确定的KPI为考核指标,对这些人做客观评价和安排。


同年,华为高层组织了市场大辩论,面对西方友商和国内几百个竞争对手,大家认识到有产品就能卖出去、价格低就有客户买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
意识到这些问题后,华为上下达成共识: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,华为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


而要把这些理念落实在具体工作上,华为必须要建立领先于其他对手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。


最开始,华为是用专业的服务,来维护客户关系。


面对客户的需求,华为的销售人员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帮助客户解决问题,在紧急情况下,华为甚至会不惜代价,租用直升机运送人员和设备。技术人员拎包到现场后,进入机房就可以开展工作,困了就直接在机房里铺上毯子或垫子休息,直到问题解决。


华为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单,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快速反应和专业服务。


1996年,和记电信获得固定电话运营牌照,需要在3个月内完成移机不改号的任务。但能够提供服务的欧洲供应商不仅价格高,而且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移机任务。当时华为还没有什么名气,但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,提前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。


从这时开始,华为提出了普遍客户关系的说法。


当然,这些改变很重要的一点是思想的松土,如果没有“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”对华为文化的影响,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体系都无法在华为生根。


 第三阶段:建立组织客户关系


1998年,中国电信市场发生很大变化。原来的电信管理局单独组建了移动局,后来又成立了中国联通。


与此同时,采购模式也发生很大变化。县局签单权没了,采购模式变成了统谈分签:由省公司统一谈判,各个地市来分头签单。


市场变化巨大,客户关系管理也需要随之变化。于是,做关键决策者的关系,做省决策者的关系成为核心内容。


从做点转变到做线和面的客户关系,需要更高的理论指导。


华为适时引入了组织客户关系的理念。通过组织级客户关系的实践,华为逐步成为各个领域的关键供应商;交换机、传输机、智能网等产品成为华为的拳头产品。


但市场是残酷的,时刻都面临着竞争。由于产品同质化及激烈的竞争,增长放缓,利润下滑,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一轮中被冲上了沙滩死掉了。

华为是怎么应对这种同质化的竞争的呢?


产品同质化,但解决方案可以差异化。华为的解决方案就是“同质化产品+差异化小创新”,小创新指的是工程创新、软件服务能力等。


解决方案差异化的前提是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,让客户真正感觉到你在为他做贴身服务。


准确捕捉客户需求,需要做好客户界面,加强客户关系建设和管理,特别是普遍客户关系和组织客户关系管理,要让溢价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。


只有建立组织客户关系,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,让客户的战略与公司的战略更加匹配,形成战略合作关系,进一步实现产品规划比别人快一步,领先竞争对手。


所以,2000年以后,华为客户关系管理上了一个新高度,有不少好的实践,比如成立运营商解决方案部,免费为运营商提供解决方案,帮助客户成功。


组织客户关系也在这一阶段得以发展和完善。


 第四个阶段:形成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。


2003年以后,中国区电信进入集团集采模式。面对市场变化,华为通过构建集团和省分公司的组织客户关系,在一些创新领域做长期嵌入式服务,与客户形成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关系。


这个阶段,运营商面临互联网冲击,经营困难,收入增长乏力。


为了实现共赢,华为开始在新业务领域通过与运营商合营模式,共同承担尝试业务创新的风险。


比如,公有云服务,在技术储备、产品体验、运营能力、资本投入等方面,运营商相比亚马逊、阿里没有任何优势,但为了保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紧密性,2012年华为投入巨资与中国电信做了天翼云的合营。


这是典型的华为帮助客户在新领域里不断成功的案例。


2008年,华为启动了LTC变革,对MCR流程、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化进一步增强。


通过把信任沉淀在组织上,摆脱了对销售精英的依赖,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。


6.15.2.png


我们将于7月14-15日,在深圳开展:《大客户经营训战营:让每一个客户都成为利润中心》,旨在助力企业定好客户战略,配好作战组织,攻下价值山头项目,让每一个大客户都成为利润中心。


640.jpg


上一篇:增长受限,可能是主战场选错了下一篇:大客户经营,别输在起跑线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