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企业在经营大客户中,普遍面临一些问题。
销售只在老市场扎根,不愿意去开拓新市场,不去发展新的客户关系。
有提成就高高兴兴,没有提成,拎包走人,甚至还带走客户,组织能力建设不起来。
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,在激励考核上,都是用的提成制。
为什么提成制干不好大客户经营?
如何通过利出一孔,牵引销售组织实现力出一孔,激发战斗力?
01 提成制与大客户经营
再谈“提成制干不好大客户经营”这个问题前,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提成制和大客户经营,各自有什么特点。
先来看,什么是提成制?
提成制,是很多企业使用的激励机制,指公司把员工为企业销售产品产生的收益,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员工的激励方式。
也可以理解成是计件制的升级,它提倡的是“多劳多得”。
比如,卖出一件产品,给多少的提成。卖得越多,提成越多,提成越多,越有动力。
对于一些创业初期的企业,产品比较单一的时候,用提成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。
但随着公司的发展,从单一产品到多产品,从单兵作战,到需要团队协同作战,提成制慢慢就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。
而大客户经营,有什么特点呢?
首先,大客户的单价金额比较大,动辄成百上千万。
例如,买一套华为的交换机设备,一个基站就是几百万,一个单子可能就是上亿。
其次,决策难度大,决策时间长。
因为大客户项目复杂度很高,做决定要慎之又慎,这就导致了决策难度大,决策时间长。
就算公司有需求,甚至需求度很高,但上千万的金额,大家都会非常谨慎,决策时间也会被无限拉长。
在做出购买决策前,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,洞察需求,共识问题,走审批,走流程,开会立项,在供应链名单中找到几家供应商,招投标。
中间可能还会牵涉技术决策人,商务负责人。采购完之后,还要交付,系统怎么安装,人员怎么培训。
假如出了问题,还有售后,每一步都不容易。
所以,大客户经营是一场马拉松运动,是集体的战役,不是靠销售精英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。要进行大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经营,包括前期的开拓,客户
需求的洞察,客户关系的维护等等。
02 为什么提成制经营不好大客户
而提成制的考核方式,其实没有办法牵引组织实现力出一孔。
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,就不只是卖单产品了,是需要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,多业务组合,以及复杂的产品,攻克更有价值的客户。
这时候提成制的弊端就出来了。
因为提成制的考核目标,和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不一致的。
提成制下,员工只关注销量,忽视公司长期经营。
一般来说,公司考核什么,员工就关注什么。
如果只考核销量,那销售可能会为了提高销量,忽视掉产品结构、利润、客户开发,客户关系的经营等等。
但大客户经营,每个环节都很重要,没有前期客户关系的经营,没有真正洞察客户问题,就没法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,也就没法攻克大客户。
比如,员工只愿“摘果子”,不愿种树。
对公司来说,“吃着碗里的,看着锅里的,瞄着田里的”,才能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。
“碗里的”,是指一个完全成熟的业务,“锅里的”是指当下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,但是市场已经显露出不断增长的需求的业务。
但是呢,因为提成制只考核结果,销售们的收入只跟业绩强相关,卖出去的多,提成就多。
所以大家更愿意把老产品卖给老客户,只在老市场扎根,不愿意去开拓新市场。因为开拓新市场需要时间,花大量时间开拓,短期内看不到效果。
导致的结果是,人人都想“摘果子”,却没有人种树。
比如,团队不稳定,人员流动大。
大客户复杂度更高,更需要花时间经营。
但提成制考核维度非常单一,只有把产品卖出去,才有提成。
如果卖不出去,即使做了很多努力,业绩也不达标。
导致的结果是,有提成就高高兴兴,没有提成,随时拎包走人,甚至还带走客户,组织能力建设不起来。
在提成制考核之下,成就的其实是销售精英,是个人英雄,本质上还是游击队,很难形成正规军的打法。
但公司要做大,必须协同作战,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军。另外只重视结果,不以客户为中心,有什么卖什么,销售没有理由去驱动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
进步,公司也很难进步。
03 仗怎么打,就怎么考
我们经常听一句话:仗怎么打,就怎么考。
要打赢大客户这场仗,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,就需要与之匹配的激励机制。
不光要奖励“摘果子”的人,更要奖励那些在盐碱地上开荒“种树”的人。
我们来看两个案例。
第一个案例是一家新能源产业链的设备公司,2022年底输出了清晰的战略规划,其中的一个核心战场是要突破某国家事业单位的设备供应,为此,公司
组建了多支大客户山头项目组。
但一个季度后,项目迟迟没有进展,原因之一是内部协同出现了问题,协同公司内部,真的比搞定大客户还难。
项目好不容易有点进展,想请高层去拜访交流,但高层都很忙,抽不出时间。客户提出需求,根据友商已经提出的参数,希望我司开设实验局,或者做专
门的技术澄清。
研发部门反馈是:先填写需求管理表,走PDT团队决策,才能答复,时间预计1到2周,时间被拉长,项目就推进不下去。
好不容易约到了客户时间,邀请决策链关键人员来公司参观,平台服务人员表示需求提出太临时了,没有经过签批,接待资源有限......
总之,不是这里卡住了,就是那里推进不下去,协同成了公司最大的“拦路虎”。明明目标已经确定了,为什么内部协同起来这么难?
其实这些协同问题背后,是大客户团队的考核和激励出现了问题。销售考核的是订货,回款和客户满意度,一线销售只关注考核的指标,不去经营大客户,
不关注客户开发,不关注产品结构,不关注利润。
大客户项目涉及多产品线,但是各产品线只关注自己的销量与利润,不关注其他产品线结构与利润。
在考核与激励制度的设计上,没有区分大客户业务处在什么阶段,没有提出个人、各部门、公司平台之间的力量协同要求和利益分配逻辑。
我们接触过很多用提成制考核的企业,虽然短期有效果,但却阻碍了公司中长期的发展。
当企业需要发展新业务的时候,需要做业务组合的时候,需要转型解决方案的时候,因为周期长,复杂度高,还需要团队作战。
用提成制就没法协同大家的利益,导致项目迟迟没法推进。
我们在给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做辅导的时候,也遇到了提成制没法适应公司发展的问题。
这家公司以前有一些单一的拳头产品,卖得非常好,但这些产品都属于成熟的老产品。
竞争对手也在开始做相关的产品,所以竞争压力很大,利润也在下滑。
这家企业呢,就想开拓新产品和解决方案,他们也开拓了一些项目,相当于多个产品组合在一起、集成化、系统化地来销售。
但是他们发现,开拓新市场难度非常大,销售都不愿意卖新产品,大家还是聚焦在一些老产品上。
因为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,前期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经营,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效果,拿不到提成。
另外,大客户项目难度大,需要多个角色配合,团队协同作战。但提成制成就的是个人英雄,无法牵引大家协同作战。
导致的结果是,新业务开拓困难,公司业绩增长缓慢,利润开始下滑。
后来,这家公司就决定把一些老产品,简单的产品拿去给渠道销售,同时鼓励公司内部销售去做公司主推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。
但是销售普遍没什么动力,因为提成制只考核“摘果子”,不管“种树”的问题。花时间经营客户,却没有成交,就拿不到提成,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做
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这家企业意识到了问题,就决定来改变这个事情,改变激励方式,引入获取分享制。
获取分享制的原则是,任何组织与个人的物质回报,都来自于其创造的价值和业绩,作战部门根据经营结果获取利益,后台支撑部门通过为作战部门提供
服务分享利益。
能拿到多少奖金,是由公司经营情况、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共同决定的。不只是考核你摘了多少果子,这个单一结果。
获取分享制,既关注今年的经营目标,也关注公司三年甚至五年后的发展。“摘果子”的人有奖励,同样也奖励那些种树、培育小树苗的员工。
这样,面对复杂的客户需求,销售搞不定的时候,就可以去呼唤炮火,寻求解决方案的支持。
在攻克大客户的时候,公司也会倾注资源,包括去拜访客户,客户经理、解决方案经理一起去拜访。
之前用提成制的时候,销售去呼唤炮火,可能就没人理。
现在开始协同作战了,解决方案专家会配合销售去见客户,见客户的时候可能还会发现新的机会点。
比如,客户的技术部门,可能更关心A业务,但听了解决方案专家的分析,也开始关注另一块业务。
当项目复杂程度提升的时候,客户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的时候,能拉动公司高层做专门的拜访,慢慢和客户建立了信任,业务慢慢就铺开了。
销售团队呢,看到项目有突破了,后面有更大的项目,他能更好地发展下去,也开始有积极性了。
否则只卖老产品,没有新产品,跟客户也没法进一步深入交流。
所以,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,为了满足更复杂的客户需求,就会关注一些复杂的解决方案,多产品组合,就需要投入资源,获得团队的配合。
这时候,获取分享制的优势就出来了。
这家企业目前通过改变激励制度,牵引销售、解决方案和产品相关的人员实现力出一孔,逐渐形成了一套打法套路,慢慢地大家愿意主动卖新产品了,触
摸到的项目颗粒度就大一些了。
经营和突破大客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更要匹配合适的激励机制。不光要奖励“摘果子”的人,更要奖励那些在盐碱地上开荒“种树”的人。
通过利出一孔,牵引销售组织实现力出一孔,激发战斗力。
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
乔诺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,联合多名跨国企业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,推出《大客户突破训战营》,旨在助力企业让大客户成为企业高质量
增长的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