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竞争激烈的家居行业,贝尔家居宛如一道清新的风景。
贝尔家居于1991年成立,以30余年匠心,专注于高端饰面装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制造,提供多层实木地板、PVC地板、三层实木地板、强化地板等系列
产品,并为家居空间、商业空间提供场景美学解决方案服务。贝尔连续21年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地面装饰材料出口企业之一,产品远销世界128个国家
和地区。
近日,鲲鹏会走进贝尔家居,走近创始人张小玲,探索贝尔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,如何坚守客户需求第一,从常州横林镇走向世界舞台的经历。
鲲鹏会赠礼东道主
01 敢于机会主义
1991年,张小玲凑了1000元的原始资金,组建团队,开启了创业之路。
90年代初的常州横林镇,电脑周边产业刚刚兴起。这个小小的初创团队,选择做产业相关的配套件,给电脑桌厂提供插销、轮子、椅子等一系列产品。
结果,当时厂家没钱,只能用电脑桌来抵押款项.....团队哭笑不得,又没有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收下。
尽管团队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,但置换来的货物,价值早已翻了几番。
他们敏锐地察觉到,这是一次机会。于是,立即前往当时发展最成熟的南京市场,
但货到了当地怎么卸?放在哪里?买家在哪?价格怎么谈?他们一无所知,只有一颗把事情办成的决心。
没有安置货物的仓库地点,就在运送途中多番联系,租用了一家15平米的居民房当仓库,自己动手搬货到凌晨;
小区居委会不让放,担心楼房承重不足,他们又去把货物搬下来,坐在卡车里过夜;
没有买家,天一亮,所有人就动身去跑市场......
到了年底,团队凭着踏实肯干,在南京市场干到了销量第一,硬是把一堆货物卖超了库存,产品供不应求。
创业初期仅15平米的仓库
经过长时间接触一线,团队逐渐发现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,他们会在能力范围内为客户做调整。比如把电脑台改短改窄,去适应更多的使用场景,这在
当时是巨大的创新,越来越多人逐渐认可了这家尊重客户、重视信誉的企业。
1995年,终端市场迅速发展,此时的电脑桌行业已处于红海,生产要求高,销售利润却很微薄。张小玲和团队察觉后,走了一步妙棋——生产板材,
让竞争对手成为自己的客户。订单果然纷至沓来。他们在行业内另辟蹊径,找到了绝佳的定位,同时为客户、为行业都带来了价值。
做了板材后,板材表面必须要用一种浸渍纸(三聚氰胺纸),市面上只有德国和仅有的几家国营企业能做,但全部都交付太慢。当时中国的设备并不完善,
产品不够稳定;从德国进口是好,但产品包装又大又重,运输成本也是个问题。
客户有需求,就是机会。
团队一头扎进浸渍纸的研发制造。首先,拜访头部国营企业,找工程师,找配方,找国外专家,成功搞定了技术来源。同时,天天泡车间搞实验,不断测
试产品的性能,产品质量逐渐打出名堂。
除了产品质量,浸渍纸的顺利交付和后续服务也非常重要,因为纸本身有保质期,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。员工们亲自在每一个客户所在地开发交付仓库,
并且派遣专人送达,为了保证客户收到的货品质量,短短两年时间便建了十几个仓库。
这是极富魄力的举措,但张小玲谦虚地说道,只是竞争使然,客户需求使然。
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,团队不仅突破了技术难关,建立了仓储网络,还持续和客户联合做创新,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。当时的厂家只敢做白色的纸,因为
彩色的需求量太低了,但他们达成了共识,“只要客户需要,我们能做,就干。”
于是,团队一口气开发了二十几种彩色的浸渍纸,而且可以做到一星期研发5款花色,国外厂商一年也只能研发8款花色。外国人惊叹于印刷纸的出样速度,
花色纸占据了很大的优势。
交付形式的创新,叠加产品的稀缺性,他们研发出的浸渍纸一跃成为行业头部水平,在业内开始有了名气。不光是原本的客户,当时的家具商、地板商都
纷纷抢着采购,生意也越做越大。
只要想客户之所想,持续做难而正确的事,不管外部如何变化,市场永远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02 一句话激发的斗志
21世纪初,整个中国的地板产业正在快速崛起,产销量每年以30%增速上涨,强化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甚至出现成倍地增长,蓬勃发展的行业遍地黄金,
很多商家也在逐渐膨胀。
有一次送货时,张小玲遇见一家地板厂商对客户说:“你要就要,不要就拉倒,后面多的是人排着队等!”张小玲为客户愤愤不平,劝告厂商,但厂商反
驳道:
“做地板很难,有本事你就自己来!”
这句话让她非常不服,从来没有她办不到的事,而且一旦在产品、服务、质量上有了新的发现,她就敢做到及时决策,全力投入。
恰逢此时,工厂正在寻找转型产品之路,借着这次的契机,她和团队商议后,决意进军地板行业。
有了之前做浸渍纸的经验,团队深知一线的重要性,机会永远在客户那里。
身为各大地板厂商的供应商,团队积攒了一批关系好、规模大的厂商资源,他们走访了好几家头部厂商,挑选了10款卖得最好的地板作为参考,直接开始
生产,“贝尔地板”应运而生。
彼时,贝尔虽然刚刚接触地板业务,但他们懂板材和浸渍纸,知道上游成本,当年行业规则尚不完备时,地板的销售净利润高达40%,于是团队再次利用
过去积攒的优势,给到客户相当公道的价格。
过去合作的厂商们听说贝尔开始做地板了,二话不说果断支持,连同行都来买。他们甚至互相转告:“要买性价比高的地板,找贝尔就对了!”
入行短短一个月时间,订单就已经爆满。2004年,开工厂一年,在没有专职销售人员的情况下,贝尔地板实现了当地产品第一的销售目标。
03 走出国门,用创新做“出口头部”
进入千禧年后,中国地板行业开始进入品牌期。2004年,贝尔团队在展会上吸引了外国客户,这还是第一次有外国人要买地板,张小玲敏锐地意识到,
新机会来了。
国际贸易绕不开英语这一项必备技能。于是,她从头开始学英语,带着一批新入职的大学生洽谈国际业务,带着“贝尔地板”的品牌频频亮相展会。
贝尔家居的国际影响力
走出国门的贝尔,不管面对的竞争如何变化,都秉持初心,竭尽所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贝尔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,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,以提高客户满意度。为了突破传统的LVT塑胶地板需要使用胶水施工的工艺方式,2011年,贝尔
通过技术迭代开创LVT锁扣地板新品类,使用地板四周的倒榫,以相互咬合的方式进行连接,从而将地板块拼装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形态,实现了无须任何
外部辅件条件下的“自连接”。
如此一来,地板可以直接铺设在地暖上,保证地热地板的导热效果,同时还能确保地板的稳定性能。
当时的欧洲在强化地板领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,速度快成本低,但惯常生产的都是6毫米、8毫米厚度的地板。贝尔团队在一线做足了功课,决定推出
更厚的12毫米、15毫米地板。
因为欧洲人普遍极为在意居住环境的美观,较厚的地板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木纹效果,使得地板看起来更像实木,而且花色别致新颖,和消费者的
装修风格更适配。
欧洲的很多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,空间不大,加厚的地板可以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,减少噪音的传递,这对于欧州消费者来说极为重要。贝尔通过产品微
创新,为欧美国家提供了更舒服、更安静的地板。
“要想做好老板,先得背得动地板”,二十几年来,团队背着一块块的地板样板满世界地跑,终于将中国制造的木质地板打上了世界级品牌的LOGO。
品牌是用户体验的总和,高品质永远是打开全球市场的一把钥匙。贝尔团队希望,消费者买回去的不仅仅是一块地板,更是一种全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,
128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200万个家庭,都能感受到贝尔地板的温度。
2006年,贝尔就已经成为“出口头部”的地板企业,备受欧美市场青睐。
04 贝尔的未来
随着贝尔的快速发展,团队逐渐意识到,企业规模做大很容易,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,会带来巨大的挑战。
身处局中,贝尔团队深知,只有中国品牌取信于世界,行业才有做大的可能。
为了生产出更环保健康的地板,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居住环境,贝尔团队邀请美国最权威的检测机构BenchMark(BMH)进驻贝尔地板,所有产品均通过
了BMH实验室权威检测,做到了清本溯源。
贝尔地板相信,只有从客户角度出发,做出极致的产品,才能让客户安心、放心。这不仅仅局限于自家产品,贝尔地板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,助推整个
地板产业环保健康事业的发展。
所以,除了检测自身品牌地板家居产品外,实验室也会向整个国内建材行业全面开放。这是BMH在中国的第一家实验室,标志着国内地板行业的检测标
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遥望贝尔的百亿目标,团队正进一步思考目标达成的路径支撑:如何布局、如何构建能力?在更久远的百亿宏伟蓝图里,贝尔是否会将地板以外的其他品
类作为延伸?
作为行业头部,贝尔必然要进一步挖掘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,为未来的发展,储备更多的核心竞争力。
已经做到“优秀”的贝尔,注定要奔向更高的“卓越”目标。
贝尔家居一路走来,充满魄力和勇气,敢于机会主义,精妙地踩准了H1、H2、H3的增长曲线业务。前路漫漫,舍与得一体两面,从没有所谓正确的选择,
只有努力让选择变得正确。
未来走向如何,就看此刻。
成就下一个行业领导者
乔诺聚焦洞察中国企业增长的实操经验,联合多名跨国企业经营实战专家和前高管,推出《旗舰产品训战营》,旨在助力企业以差异化竞争力,突围大市
场。